一、易得性啟發(Availability Enlightenment)
以色列心理學家丹尼爾·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試圖歸納性總結人類的思維習慣,提出了三種重要的啟發式。
1、代表性啟發
2、易得性啟發
3、錨定和調整啟發法
其中,易得性啟發指的是人們在回憶某些事情時,會基于頭腦中最容易想到的部分作出判斷,導致判斷錯誤。比如,實驗發現很多人會認為,英文中以“r”開頭的單詞比其他字母開頭的更多,這是因為人們更容易想到這些單詞,而未通過嚴謹的邏輯思維進行推導。
又比如,很多人會覺得坐飛機的失事率比火車更高,因為飛機事故往往更嚴重,新聞媒體的報道也更多,人們容易在腦海中首先聯想到這些報道,從而做出了錯誤的估計。很多時候,我們的判斷常?;谌菀谆貞浀男畔ⅲ瑥亩a生易得性啟發,而這種推理往往存在偏差。
二、面臨損失時傾向于承擔風險,面臨收益時傾向于規避風險
這個現象也被稱作框架效應(Framing effects),由Tversky和Kahneman首先提出,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可能的收益時,會做出更為謹慎的選擇,而在面對可能出現的損失時,反而會更加激進,做出極具風險的決策。
框架效應被認為是賭徒心理的完美詮釋,當一個人連輸幾次之后,會由于損失做出風險指數更高的決策,產生賭徒心態,想著“反正都輸了這么多了,不如賭把大的,說不定還能一下子回本”。這也啟發我們在做決策的過程中,并不總是符合經濟人假設(將個人收益最大化),而是會受到一些已有經驗、社會知覺偏差、個人情緒、態度等主觀因素的影響,做出非理性決策。
三、為了掩蓋自己某種想法與態度,而表現出與其完全相反的行為
這個現象是精神分析理論流派所提出“自我防御機制”中的一種自我調節策略。心理學家認為,當我們處于與社會文化環境相沖突時,會產生焦慮感,為了緩解這種焦慮與緊張,我們會采用一些防御機制,例如,壓抑、投射、合理化、升華等。
而反向形成(reaction formation)則是其中一種,指的是我們為了減輕沖突、緩解內心焦慮,進而采取與某種欲念相反的行為,來掩蓋自己內心不被允許的欲念。比如,當我們內心很反感一個人,但卻想要試圖阻止這些引起自我焦慮的念頭,于是產生了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機制,在某次見到那個人的時候,反而表現出一反常態的熱情。
與其相似的自我防御策略還有“移置”,指的是將某些沖動轉移到其他發泄對象上,從而減輕內心的沖突與焦慮感。最經典的例子是,當丈夫在公司里受了氣,由于沒有辦法將怒火對上司發泄,于是選擇將怒火積累在心中?;氐郊抑?,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,就會導致他們向家里人發脾氣。
這也不難理解,為什么有人說那些活的窩囊的男人,反而更有可能家暴,因為他們在外面長期受氣,心中充滿了憤怒與挫折感,卻難以得到及時發泄。于是只能“欺軟怕硬”,在家中因為點小事而大發雷霆。
當懂得了心理的“自我防御機制”現象后,我們就知道其實他并不是那件小事惹的禍,而是他心中長久的壓抑與挫折情緒得不到發泄,使得他具有更高的攻擊性,當時機合適時,這些情緒就會爆發出來。所以在擇偶過程中,我們也要留心對方的情緒處理方式,以免后患。
四、過強的動機與抱負,反而會導致行為效率的降低
耶克斯·多德森定律(Yerkes-Dodson Law)指出,動機強度與效率的關系呈現出一條倒u型曲線,中等強度的動機才能獲取最高效率,過高與過低的動機,都會產生阻礙作用。并且,這也會受到任務難度的影響,當任務很難時,例如,完成一篇論文寫作,較低強度的動機更有利于任務完成;而當任務簡單時,例如,完成手頭一項小工作,則需要較強的成就動機。
這也啟發我們在生活中,凡事不要急功近利,太想成功,這種抱負心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,讓你感受到過度的焦慮與緊張感,以至于難以專注到手頭的任務,造成心理負擔。這個定律在組織管理學中也同樣適用,比如,在公司中,想要激勵下屬賣力工作,就要讓其產生中等強度的動機。